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蘑菇褐腐病的农业防治方法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6 22:04:41标签: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施肥药病 > 手机阅读

蘑菇褐腐病又称湿泡病、自腐病、疣孢霉病等,是一种世界性的蘑菇常见病害。该病一旦发生则很快蔓延,轻者可影响菇质,造成减产;重者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那么,和青瓜网青瓜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蘑菇褐腐病的农业防治方法吧!

发病症状

该病在菇蕾形成期最容易发病,只感染子实体,不感染菌丝体。发病初期在菇床上生出白色绒毛状菌丝团,侵染蘑菇子实体形成类似马勃状的组织块,初期白色,后逐渐变为黄褐色,渗出褐色液体。在子实体生长中后期被侵染,多在菇柄基部形成绒毛状菌丝团,致蘑菇畸形,最后变软腐烂,散发出恶臭气味。

发病特点

病原菌为疣孢霉。病原菌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带菌覆土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菇床、废料或培养料均可带菌。发病后病菌主要通过喷水传播引起再侵染,也可以通过气流、工具和害虫等传播。病菌对环境适应性强,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最适温度为25℃ ,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有利于病害发生和迅速扩展。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选用无病覆土。从无蘑菇废料的地区取土,选用的覆土置于阳光下暴晒。

②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温度保持在50-52℃的条件下持续4-6天,杀灭培养料中的病菌孢子。

③发病初期停止喷水,改善菇房通风条件,降低菇房湿度,菇房的温度应控制在15℃以下。

上一篇蔬菜缺素的原因有哪些?

下一篇造成果蔬裂果的主要原因

施肥药病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