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病的病原、症状和防治,难治愈防为主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0 02:28:12标签: 对虾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一、流行情况

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病(wssv)为全球对虾危害最大的病毒,毒力极强,污染宿主后致死率高达90%-100%。对虾一般污染后48小时出现白斑,4天内死亡率达100%。全球因此每年对虾养殖产量减产一半,损失几百亿人民币。该病1994-1995年在泰国、印度、朝鲜、日本及太平洋沿岸国家酿成暴发性流行病。1996年,由于病毒性虾病暴发,斯里兰卡80%以上养虾场频于绝产。

该病自1998年首次在台湾暴发以来,随后从福建沿海蔓延到黄海和日本海对虾养殖水域,并逐年导致养殖对虾暴发性、毁灭性死亡,到目前为止白斑仍没有特效药,建议以提高对虾免疫系统及合理消毒控制弧菌滋生为最佳方法。

1993年以来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造成对虾大面积死亡,这是危害对虾养殖业最严重的病毒性疾病。

养虾:南美白对虾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病的病原、症状和防治,难治愈防为主

二、病原

病原体为一种无包涵体病毒。但不同学者研究方法及侧重点不同,对此病害的叫法不一。分别为白斑杆状病毒(WSBV)、皮下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中国对虾杆状病毒病(PCBV)等。

主要传播途径为带病毒的食物,水中的病毒粒子亦可经鳃腔膜的微孔进入虾体,引起鳃及全身的病变。死亡的进程随着体长的增大而缩短,即大虾死亡要比小虾快得多。

环境条件是诱发白斑综合征病毒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水温在20℃~26℃时发病猖獗,为急性暴发。天气闷热(南方是遇到寒潮)、连续阴天、暴雨、池中浮游藻类大量死亡、水变清、池底质恶化均可诱发本病暴发。如果种苗带病毒,随时可诱发,特别是在环境突变时,带病毒的虾会像不定时炸弹一样暴发而死亡。

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病的病原、症状和防治,难治愈防为主(2)

三、症状

对虾厌食、摄食减少或停止摄食,死虾空胃。行动迟钝,弹跳无力,静卧不动或游动异常(围着池边在水面兜圈或在水中翻滚)这种行为上异常行为可在几小时内重复出现,直到最后无力活动,腹面朝上慢慢沉到水底。或被其他对虾吃掉。

病虾体色往往轻度变红或暗红或红棕色,部分虾体的体色也不会改变。发病初期可在头胸甲上见到针尖样大小白色斑点,数量不是很多,需注意观察才能见到。并且可见对虾肠胃还充满食物,头胸甲不易剥离。病情严重的虾体较软,白色斑点扩大甚至连成片状。有严重者全身都有白斑,有部分虾伴肌肉发白,肠胃也没有食物,空空的,用手挤压甚至能挤出黄色液体,头胸甲很容易剥离。病虾的肝胰脏肿大,颜色变淡且有糜烂现象,血凝时间长,甚至不凝。发病的对虾活力下降,应激性下降,病害呈暴发性,死亡率高,因此又称为暴发性白斑病。

四、病理变化

(WSSV)病毒侵害的主要组织和器官是皮下组织;表皮角质组织、触角腺、造血组织、鳃、血淋巴器官、肌肉纤维质细胞、食道、胃的表皮与结缔组织。同时在心脏、眼、神经及生殖腺组织中广泛分布。胃部坏死严重,其次是中肠、表皮及皮下结缔组织。病毒侵害对虾大部分器官,从而导致全身性系统性的坏死。

但(WSSV)病毒主要是通过对虾摄食传播而引起污染。没有发现卵、无节幼体、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污染(WSSV)和肝胰腺细小病毒。18℃以下对虾仍然可以污染(WSSV)病毒,只是表现为不发病,而温度高时,带病毒的对虾体内病毒随着温度升高增殖速度加快,表现为发病而死亡。

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病的病原、症状和防治,难治愈防为主(3)

五、防治方法

1、加强对种苗的健康检测,目前可通过DNA探针及PCR技术即可检测出种苗的带毒状况,以便阻止带病毒种苗进入养殖环境。

2、常年在饲料中添加含有大量参素、核甘素、氨基酸多肽类、酶类及配糖体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作用表现在:刺激对虾免疫系统及激发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抵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有助于对虾酶系统适应内外环境的应变,增强对虾抗应激能力;可有修补病虾由于病毒侵袭造成肝胰脏组织的损伤,恢复肝细胞。

3、利用中兽药增强南美白对虾体质,比如黄芪多糖、芪板青颗粒等。

4、在疾病流行季节,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或漂白粉、碘宝等,或每星期采用溴氯海因复合剂全池泼洒一次,调节水质。

5、在整个养殖周期里,经常采用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芽胞杆菌、CBS活菌制剂、西菲利活菌制剂等有效调节水质。

上一篇南美白对虾的五个养殖优势,日常管理注意事项六要点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