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蝎子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0 06:04:29标签: 蝎子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蝎子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种类的统称。作为传统名贵的中药材由于大多取完整干燥的全体入药,故医学上称之为“全蝎”或“全虫”。近年来,蝎子作为滋补食品,也同样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蝎子的药用、食用价值俱佳,造成了当今市场的供不应求。蝎子的世界年需求量5000吨左右,供药用、食用、保健品、酒类的开发与利用。而目前世界年产量仅400吨左右,我国只有100吨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1/4。近年来,随着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蝎子的野生资源越来越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目前的蝎源仅能满足5%-10% 的市场需求[1]。而我国作为产蝎大国,也只有东北等部分省市有野生资源。严峻的资源现状,迫切需要人们在加强保护野生蝎子资源的同时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养殖。笔者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及调查研究报告,系统综述了蝎子的国内研究进展,旨在为蝎子的人工养殖及深入研究生态学提供参考。

养蝎参考:蝎子生态学研究概况

一、蝎子的种类和分布

目前,已知蝎子种类有6科,70属,1000余种,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如埃及的五条纹蝎、美国南部的卡罗莱尼蝎、欧洲的意大利蝎、墨西哥蝎及苏夫斯蝎及中国的东亚钳蝎,均属世界著名的蝎子品种。我国的蝎子资源较为丰富,约有15种,产区分布较广,如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等省均有分布,其中,野生蝎产量最多的是河南、山东两省[2] 。较为重要的有以下几种[2-3] 。

1、东亚钳蝎:又名马氏钳蝎、远东蝎,属钳蝎科问荆属,是我国的主要蝎种,其后腹部尾节上的纵沟形状与问荆的茎相似,故有问荆蝎之称。成年蝎体长60mm左右,具复眼1对,单眼3对,栉装器有16-25枚。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各省(吉林省目前尚未发现) ,此外,在江苏、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分布。

2、东全蝎:体形较长,深黑色,喜微酸性土壤,喜食昆虫,产仔多,母性较差,主要产于山东、河北交界一带。

3、十条腿蝎:比一般蝎多2只足,产于豫西浙川及陕西华阴县。

蝎子的生态学研究进展(2)

4、会全蝎:体型中等,身体较短,深褐色,喜碱性土壤。产仔较早,母性好,以河南伏牛山的南阳和湖北老河口一带的产品最佳,为全蝎之上品,驰名于中外。

5、藏蝎:体型大,较凶悍,产于西藏、川西。

6、沁全蝎:是我国的良种蝎之一,经近年来与青州蝎、会全蝎的杂交优化,表现出繁殖快、产仔多、成活率高、寿命长等优点。寿命8-10年,繁殖期6年,能在-5℃-39℃条件下生活,最适宜生长温度28℃-38℃。该品种饲养简单,只要精心饲养和科学管理,每年可产仔3次,每次40-60只。

7、辽克尔蝎:成年蝎体长40mm左右,有侧眼3对,栉状器有齿5-8枚(通常以有齿6枚者较多见)。分布于我国中部各省和台湾省。

8、山蝎:此蝎的主要特征是蝎体呈赤褐色,后腹部尾节上无明显纵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各省。

9、斑蝎:此蝎以体细为主要特征; 尤其是后腹部尾节特别细长。成年雄蝎体长45mm左右,此蝎体长可达70mm左右,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省。

二、蝎子的生活特性

1、蝎子的栖息环境

养殖蝎子和野生蝎子一样,喜欢生活在背风、向阳、干燥的地方,常潜伏在湿度适宜的巢穴中,这是它们在生长发育中的共同特性。蝎子对声音有负趋性,轻微的声响能使蝎子惊慌逃窜。噪音会使蝎子烦躁不安,发情、怀孕、产仔的蝎子特别喜欢安静的场所。蝎子对弱光有正趋性,对强光有负趋性,喜欢在较弱的绿光下活动。蝎子遇各种强烈的气味如油漆、汽油、煤油、沥青及各种化学品、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刺激性的异味会远远地避开[4]。

2、蝎子对生活环境的要求

①温度:蝎子属于变温动物,即冷血动物。它在生理上缺乏自我调节体温的功能,其体温只能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在其生活史中起着直接的作用,蝎子的交配、产仔、生长发育以及休眠越冬均需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蝎子生长活动最适宜的温度为28℃-38℃,28℃以下生长缓慢,7℃以下停止活动,-5℃有冻死的可能[5-6] 。

②湿度:蝎子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环境湿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蝎子的生活。这里所说的湿度包括土壤湿度和大气湿度两方面。1) 土壤湿度:指蝎窝内土壤的含水率。蝎子绝大部分时间居于蝎窝内,土壤湿度的高低对蝎子的生命活动影响很大。蝎子生存的最适土壤湿度为10%-20% 。2)大气湿度: 又称相对湿度,指周围环境的大气湿润度。大气湿度偏低或偏高,都会影响蝎子对水分的获取。大气湿度为50%-65%时蝎子生长发育良好,食欲旺盛,蜕皮也顺利[7-8] 。

③养蝎的投放密度:人工养殖时单位面积放养蝎子数量的大小也是关系到蝎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1㎡临产母蝎不超过600只,2-3龄蝎不超过8000只,4-6龄蝎不超过4000 只[9-10]。

3、蝎子的食性

蝎子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都喜欢食用软体多汁的昆虫。如黄粉虫、土鳖虫、蚯蚓、蝇蛆等[11]。蝎子的饲料多为不易死亡、行动敏捷的昆虫。蝎子不吃死虫,也不喜欢吃行动迟缓的昆虫。因为行动敏捷的昆虫往往激起蝎子的食欲,增加其采食量。饲料的含水量宜在65%-75%。蝎子本身散发排泄水分的能力差,因此,蝎子不爱吃含水高的食料。而水分低的食料,大多是有坚硬外壳的昆虫,蝎子又吃不了[12-13]。另外,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高。蝎子肠道中分泌的消化酶主要是消化蛋白质的胰蛋白酶、多维酶。如食料中蛋白质含量低,其他成分高,会引起蝎子消化不良,影响其生长发育[13]。

相关阅读:不同动植物配合饲料饲喂蝎子效果试验

三、蝎子的病害、敌害与防治

1、蝎子的病害与防治

蝎子常见的病害有2种,一是黑腹病: 病蝎腹部膨胀发黑,粪便无常,用手指一压,可从腹中排出污泥样黑水,多发于早春或秋季。因温度低、湿度大,引起消化不良,严重时会死亡,发现后及时将病蝎捉出烧毁,以防传染。提高温度降低湿度,即可防止本病发生[14] 。二是蝎虱: 寄生于脚须和胸腹部两侧,呈黄色粉末样。发现后应及时隔离,并用1% 漂白粉液或0. 3%的高锰酸钾喷洒蝎室[15] 。

2、蝎子的天敌及防御

蝎子个体较小,容易受到不怕蝎毒的小型动物的袭击。在养殖过程中,加强对天敌的防范,人为保护蝎子,也是饲养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①蚂蚁:1)危害:蚂蚁生性就有蛀食虫体的本领,在蝎池中不但蛀食蝎子饲料,而且对正在蜕皮的幼蝎,产后的母仔蝎危害相当严重[16] 。2) 防治:将蚁药撒在池周围或立体式养蝎池的腿脚下,其效果显著而持久; 也可将肉骨头放在蚂蚁长活动的地方,诱蚁捕杀;将鸡蛋壳烧焦后捣碎或把核桃叶切碎撒在养区周围,均可防止蚂蚁进入。

②老鼠:1) 危害:老鼠即能爬墙又能打洞,窜进蝎窝后先从蝎子的背部开口,而后吃掉蝎子的全部内脏,其余部分却保留完好,每只老鼠每次能吃掉蝎子20只左右,造成蝎子大批死亡[16] 。2)防治:用鼠夹或粘鼠板进行捕捉,为了蝎子的安全,在捕鼠过程中切忌用农药、气体灭鼠药灭鼠,以免蝎子中毒死亡。

四、小结

目前,我国人工养蝎的技术还不十分成熟[17],所以,养蝎者多,成功者少。首先,蝎子的生殖方式为卵胎生,从仔蝎自母体内产出到发育为成蝎,虽不经历变态过程,但需要经过6 次蜕皮。但由于蝎子属于变温动物,需要冬眠,所以在我国北方地区,野生状态下的蝎子完成这一生长发育周期,大约需要3年的时间。因此,为了提高养蝎效益,应采取恒温养殖。但持续高而恒定的某一温度,是否会对东亚钳蝎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以及适温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其的影响仍需研究。另外,幼蝎生长发育缓慢,脱皮困难,成活率低,因此,尚需加大对东亚钳蝎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以及科学饲养方法的研究,尤其应加强东亚钳蝎的营养标准以及诱食剂、脱皮促进剂、维生素、含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添加剂的应用研究,加强养殖种群的遗传育种和疾病防治研究,加强蝎窝和孕蝎单产房科学加湿以及如何避免脱皮蝎静息期被非脱皮蝎及饲料黄粉虫取食的方法研究等。

参考文献:

[1] 杨东鲁、杨秋艾。 养蝎:21世纪的黄金产业[J] . 农村天地,2000(10): 31.

[2] 党文平、孙芸芸、王建华。 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 动物毒物学,1998,11(1):40-43.

[3] 姚鲁。 蝎的种类、饲养与药蝎的加工方法[J] . 湖北农业科学,1989,4(4):39-40.

[4] 周维官、曾维铭。 蝎子的特性与养殖[J] . 广西农业科学,2001(1):33-34.

[5] 王利坚。 蝎子的异常习性和饲养经验[J] . 农技服务,2003(3):34-35.

[6] 王桂军。 养蝎经验七点[J] . 农家之友,2000(3):25.

[7] 石蕊、蔡曹盛、徐颖。 蝎子养殖中的湿度控制和蝎毒的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55,7859.

[8] 文昭. 提高养蝎效率六大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2,13(123): 31.

[9] 何人. 如何提高人工养蝎的成功率[J].农村经济与科技,1999,10(6):38.

[10] 吴文龙. 蝎子的人工饲养[J] . 农业科技通讯,2000(6):21.

[11] 张丽坤,曹莉,韩日畴. 全蝎养殖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3) : 735-736.

[12] 佚名. 蝎子饲料投喂方法[N] . 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8-17(15).

[13] 四清. 蝎子爱吃什么食料[N] . 山西科技报,2001-4-5(3).

[14] 张红. 蝎子的病害防治[J] . 湖北畜牧兽医,2002(1):38-39.

[15] 成宜林. 蝎子的人工养殖[J] .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1,18(3): 67-68.

[16] 吕学敏. 人工养蝎如何防止意外损失[J] . 现代农业,1990(7): 24.

[17] 孟德荣. 我国东亚钳蝎的生态学研究概况[J] . 经济动物学报,2001,5(1) : 48-53.

上一篇药用动物蜈蚣养殖技术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