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防治鸵鸟巨细菌胃炎的措施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1 18:00:49标签: 鸵鸟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防治鸵鸟巨细菌胃炎的措施


  ( l )病原:本病病原暂称为巨细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大杆菌,动物体内菌的形态要比体外培养菌大得多,姬姆萨和DiHOiuk 染色良好。本菌能在MRS 琼脂上生长,但菌体较小。迄今为止由于对巨细菌的研究很少,对其一些基本特性还不十分清楚,故在细菌分类学上的地位尚未确定。

  ( 2 )流行特点:本病在南非主要发生于1 —— 8 月份,且多在功日龄至6 周龄的雏鸵鸟中发生、流行。目前仅知鸵鸟容易感染发病,尚未见有其他禽鸟类感染。

  ( 3 )临床症状:无特征性症状,仅出现有正常的啄食动作而不能吞咽食物,逐渐消瘦,体重下降,羽毛蓬乱无光泽,精神委顿,不活泼,生长停滞,最后卧地不起,衰竭死亡。

  ( 4 )剖检变化:心冠脂肪明显萎缩,腺胃扩张并充满疏松的食团,肌胃空虚。腺胃与肌胃壁色淡,角质层软化并呈皱襞状且易剥离,皱璧上有弥烂灶和溃疡灶。病理组织学变化具有特征性;胃黏膜下固有层有炎性反应和出血点,并有异嗜细胞浸润,取胃黏膜下层深部病组织涂(触)片,作革兰氏染色或PAS 染色后镜检,可见到大量阳性杆菌。也可将病料组织作切片,染色后镜检,可见到大量阳性大杆菌。

  ( 5 )防治措施:

  ① 治疗:巨细菌在体外虽然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于体内治疗知效果却很不理想,这与胃内环境因素不能使药效进人深部组织有关。因此,有人建议,在饮用水中加人盐酸6 毫升/升,同时加入新霉素和制霉菌素,连用数月有一定效果。据报道,两性霉素B 用于饮水或拌料口服,也有效。

  ② 预防:除认真做好日常的综合性卫生防疫工作外,更应严格做到:不从疫区(场、群)引进种鸟,甚至种蛋也不得引进;坚持定期检疫,及时发现疫情,以防病的传人蔓延;一旦暴发、污染,最好的办法是更换场地,重新建场饲养,原污染场经彻底消毒后,通过自然净化后再启用。

上一篇鸵鸟养殖开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