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池塘养殖泥鳅病害防治措施(二)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3 18:22:45标签: 泥鳅 泥鳅疾病防治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渔业 > 手机阅读

泥鳅

五、加强水质和水温管理

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是促进泥鳅健康生长、防控鱼病发生的关键要素。养殖泥鳅的池水要求PH值为7~7.5,溶解氧保持在3mg/L以上,透明度保持在625px左右为宜,水色为黄绿色。养殖期间,要根据水质情况适时追肥,保持池水活、爽,为泥鳅培育丰富的生物饵料。养殖池中可种植适量浮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增加池水溶氧,遮阴蔽阳,净化水质。日常管理中注意观察天气变化、气温高低、水质及泥鳅摄食和活动是否有异常等情况,适时、适量换注新水,调节水温和水质,夏季水温要控制在30℃以内。每次换水量不宜过大,一般以换掉池水的1/5左右为宜,换水过少起不到调节水质的作用,过多会降低水中浮游生物的密度;注水时,温差不宜超过3℃,避免因水温突变使鱼体产生应激反应而引发疾病。

六、使用微生物制剂

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环境,能增加水体中有益菌群,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蔓延,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鱼病的预防发挥积极的作用。常用的微生物制剂有光合细菌、硝化细菌、EM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要长期使用,形成优势种群,才能减少或阻碍病原菌定居,达到预防鱼病的效果。不同微生物制剂调水的作用不一样,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选择适宜的微生物制剂:池塘水质较瘦时,适合用光合细菌进行调节;池水较肥时,应选用硝化细菌;水体藻相不佳,底质恶化严重时,用枯草芽孢杆菌调节的效果较好。

七、养殖水体及养殖用具消毒

做好养殖水体消毒工作是防治鳅病的重要措施,实际生产中,要结合池水现状及鱼病的发生、流行等情况做到按需消毒,避免过度用药。常用的消毒药物是生石灰,一般用量为20mg/L,但新建的鳅池不宜用生石灰进行消毒,会造成池水pH值偏高,水质偏瘦,且难培肥水,可选用1mg/L的漂白粉溶液或0.3 mg/L的三氯异氰尿酸等其他消毒剂对鳅池消毒。

养殖过程中的各种用具也可能成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要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将其清洗后放在阳光下曝晒,或用5%的食盐水或5%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0~30min。发病池的用具必须单独使用,或经严格消毒后方可再用。

上一篇泥鳅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渔业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