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数十尾中华鲟游回产卵场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5 19:58:20标签: 中华鲟 中华鲟市场分析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渔业 > 手机阅读

中华鲟

昨日上午,葛洲坝下的中华鲟保护区,江面上科考船正在监测中华鲟自然繁殖情况,监测画面显示已有数十尾中华鲟亲鱼从大海游回产卵场。  

自11月1日中华鲟进入自然繁殖期以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以及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的数十位专家,使用了目前最先进的监测手段,仍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繁殖迹象。  

现场监测的长江水产研究所王成友博士忧心忡忡地说,由于去年未发现中华鲟自然繁殖,今年,四家研究机构都使出了浑身解数,除了坚持食卵鱼解剖等常规监测手段,还提高了声呐探测以及水下视频监测的精度,但结果依然令人失望。  

王成友介绍,从2008年到2011年,中华鲟的自然繁殖期都是11月24日至26日,2012年,中华鲟首次出现一年中两次繁殖,分别在11月18日和12月5日。  

中华鲟研究所副所长杨元金分析,中华鲟自然繁殖水温一般在17.5摄氏度至20.5摄氏度,目前采卵场水温19摄氏度,非常适合繁殖;此外,中华鲟繁殖偏爱雨天,目前正下着雨。这些都是中华鲟繁殖的有利因素,但从返回采卵场的中华鲟数量来看,明显低于往年,最让人担心的是,雄性中华鲟数量可能稀少。  

虽然已是11月27日,再往后中华鲟自然繁殖希望渺茫,但杨元金等表示,不到最后一刻绝不会放弃,科研人员对中华鲟自然繁殖的监测将会坚守到12月,希望奇迹出现。  

2013年,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机构在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传统产卵场未发现中华鲟自然产卵,这是葛洲坝截流32年来首次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产卵。

上一篇长江中华鲟遭遇“难产”危机

下一篇安徽池州渔民捕到中华鲟幼鱼

渔业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