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大黄鱼价格何时不再起起落落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8 11:28:43标签: 大黄鱼 大黄鱼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渔业 > 手机阅读

大黄鱼

为拯救大黄鱼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1985年起宁德水产科研人员历经多年攻关,先后突破了“人工培育亲鱼”、“人工催产技术”等技术难关,并首获夏季、秋季人工育苗成功,形成批量育苗能力。

90年代后期,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宁德市大黄鱼产业化开发全面启动,从一条鱼变成一个产业,大黄鱼为贫困的宁德老区带来了致富的金饭碗。据统计,目前,宁德市大黄鱼人工养殖已发展到了26万箱,每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占全国80%,全年产值高达20亿元,带动从业人员30多万人。

出口频亮红灯,大黄鱼“病”在何处?

近几年,闽东大黄鱼产业频频发生危机。价格时涨时跌,出口时畅时阻,让数十万养殖户心里没个底。

2001―2002年间,由于养殖总量过大,价格跌至每公斤16元以下,大量养殖户普遍亏损,纷纷抛售。直至2004年夏,育苗量受到控制,出口企业增多,国际市场销路大开,才又有明显好转,销价再度一路上升到每公斤36元。

好景不长,2005年6月,韩国开始对我国出口养殖大黄鱼批批检测,宁德养殖水产品出口急剧下降,宁德大黄鱼产业再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2007年下半年,日本、韩国等严格了农兽药残的检测标准,闽东大黄鱼出口再度受阻。

大黄鱼“病”在何处?蕉城区水产技术站站长苏仰源认为,国际市场的贸易壁垒导致了大黄鱼价格起起落落,而根本上还是养殖管理上的弊端。由于无序、无度的超密度网箱养殖,导致宁德大黄鱼主要养殖区三都澳海域大黄鱼鱼病频发。据统计,鱼病带来的损失每年大约有2亿―3亿元。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大黄鱼产业

过度养殖―鱼病频发―大量用药―残留整治―影响出口―价格下跌。闽东大黄鱼产业陷入这样一种恶性循环,而根源就在于过度养殖。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大黄鱼产业,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渔排备案制。”水产专家、宁德市渔业协会会长刘家富说,通过建立从养殖到销售的全程信息追溯,有助于养殖户与出口生产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从而确保出口产品的质量。

今年初,宁德市渔业协会、宁德市大黄鱼养殖协会等养殖户签署水产品质量安全行业自律公约,并发出呼吁,希望确保闽东大黄鱼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2斤野生大黄鱼,温州卖到5000元

下一篇银鱼加工

渔业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