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泥鳅如何育苗(三)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3 18:26:02标签: 泥鳅 泥鳅选种育种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渔业 > 手机阅读

泥鳅

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 20℃~30 ℃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两次)孵化效果最好,每升水放孵400~600粒为宜。孵化时要避免震荡。孵化中可用0.1ppm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霉。

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动,因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养。在池中孵化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1500尾为宜,密度过大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培育。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 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3天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1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1厘米时即可转入到鱼种池中饲养;密度小的可留池培育,过一月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函中进行成鱼饲养。

鱼种池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放种前要清池消毒,并施基肥培育饵料生物。放种量为每平方米30克(800~1000尾)左右。 鱼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粉末状的配合饲料,每天投饲两次,投量为鱼种重量的3%~5%。夏季鱼池水浅水温高,要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新水。当鱼种长到10厘米左右,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需要建造产卵池和孵化设施,繁殖之前,产卵池与孵化设备都要消毒备用。亲鳅的雌雄配比,如雄鳅个体较大按1∶2或1∶3,若雄鳅体长仅10厘米左右,则雌雄比可调整为1∶4,增加雄鳅的数量。每平方米可放7—10组,保证正常繁殖。水温稳定在18℃以上才能进行。将鱼巢绑扎在竹竿上,悬吊在产卵池的中间或四角,使鱼巢浸没在水面下。因泥鳅卵粘性差,要注意检查和清洗沉积在鱼巢上的污物,以免影响受精卵的粘附效果。

泥鳅一般在睛天的早晨产卵,上午10点钟左右产卵结束。当产卵基本结束后,就立即将粘有卵粒的鱼巢移到孵化池或其它孵化设施中进行孵化,并更换和补充新鱼巢放到产卵池中,以收集尚未产完卵的亲鳅的卵。最后一批泥鳅产卵后,可以就在产卵池内进行孵化,但一定要将产卵池内的亲鳅全部捕出,以防亲鳅吞食鱼巢上的卵粒,影响出苗率。

(2)人工繁殖 分半人工繁殖和完全人工繁殖两种方法

半人工繁殖采用人工催产自然繁殖的方法。选择成熟亲鳅,雌、雄比例按1∶2或1∶3组成。注射催产药物:鲤或鲫脑垂体(简称pg),每尾用1—2个;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简称hcg)每尾注射800—1000国际单位,或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简称lrh-a)。每尾注射5—8微克,以上药物无论用哪一种,均要溶解在生理盐水中,雄鳅的剂量减半。

由于泥鳅的个体小,每尾泥鳅注射液的量应不超过0.5毫升,以0.2—0.3毫升为宜,以免发生身体肿胀或药液溢出。注射用4号不锈钢针头,1毫升的玻璃注射器,(用前煮沸消毒)。为了有效地控制针的深度,可把针头用锉刀锉短到0.2—0.3厘米长,或在针头的基部套上胶管,使针头仅露出0.2—0.3厘米的针尖,防止进针过深,刺伤内脏。注射部位以背部肌肉为好,其次腹部中线,胸、腹鳍之间也可。

泥鳅身体粘液多、很滑,为不损鳅体,要用湿纱布包住进行注射。进针角度:注射器与鳅体呈30°为佳。可用可卡因0.1克溶于50公斤水中配制成麻醉液。催产的亲鳅在麻醉液中,仅需2—3分钟即被麻醉,这时注射较为方便,放入产卵池中,很快即可苏醒。

人工催产后,将亲鳅放回产卵池中。亲鳅在水温20℃时,约经18小时左右开始产卵、受精;水温在25℃时,约需12小时左右,若水温27℃时,只需9小时左右即能产卵、受精,其后的操作与半自然繁殖方法相同。

上一篇台湾泥鳅人工和池塘养殖技术(一)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渔业本月排行